《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(2021)——向全生命周期净零排放迈进》系列报告(一)

为促进全球环境意识,联合国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。2021年6月5日,世界环境日以“生态系统恢复”为主题,聚焦“恢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”,同时正式启动“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”倡议。这是一项长达十年的倡议,旨在调动全球力量,呼吁政府、企业、公民等都参与其中,共同预防、制止并扭转全球生态系统退化趋势,修复已退化、受损或被破坏的生态系统,以应对全球气候危机,保护生物多样性,增强粮食安全和水的供应。


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worldenvironmentday.global/

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,保护全球生态系统,包括中国在内的近130个国家以不同的形式提出碳中和目标,约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5%左右,占全球经济总量的70%左右。在我国“30·60”双碳目标的背景下,科学、客观地衡量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,探讨汽车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,协助汽车行业向全生命周期碳中和迈进具有重要意义。

2018年,中汽数据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汽数据”)组织成立世界汽车生命周期联合研究工作组(WALCA),发起“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(CALCP)”,连续三年核算并发布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成果。2021年3月,中汽数据联合26家国内外机构,启动了《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(2021)》的撰写工作,相关成果报告预计在今年7月份发布。在研究成果正式发布之前,中汽数据计划进行CALCP 2021研究进展的系列报告。


  • 《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(2021)》预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:

(一)中国汽车行业为何需要实现“碳中和”目标?

(二)中国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是多少?

(三)不同燃料类型乘用车平均碳足迹差距有多大?

(四)乘用车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贡献了多少碳排放?

(五)中国主要在售乘用车车型的碳足迹情况如何?

(六)不同情景下中国乘用车的碳排放总量是多少?

(七)针对汽车行业实现“碳中和”有何政策建议?

汽车行业因其产业链长辐射面广、碳排放总量增长快、单车碳强度高的特点,已成为我国碳排放管理的重点行业之一,对于推动其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,实现我国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。

第一,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辐射面广,是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碳中和的重要抓手。自2020年9月22日我国首次提出碳中和目标以来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“碳中和”,并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时间表、路线图、施工图,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、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。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。各行各业均需加速向碳中和转型,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。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,汽车产业具有产业链长、辐射面宽、带动性强的特点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9年我国汽车制造业整体营收8.08万亿元,按照对上下游1:5的带动倍数计,将间接带动约40万亿产值规模的庞大上下游产业(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.0)。汽车行业碳中和的实现将成为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碳中和的重要抓手。

第二,汽车行业碳排放增速快,是当前我国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。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,汽车产销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首位。如下图所示,2001-2020年汽车销量整体呈增加趋势,年平均增长率为12.57%。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.81亿辆(公安部),产销量分别达2522.5万辆和2531.1万辆(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。同时,我国也正在成为汽车出口大国,2020年汽车出口量达99.5万辆(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。随着汽车产销量及出口量的增加,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,汽车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尚未实现脱钩,汽车行业也已成为当前我国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。2019年仅道路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已达到7.8亿吨,占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%左右(中汽数据有限公司)。

2001-2020年中国汽车历年销量(数据来源:中国汽车工业协会)

第三,我国单车碳排放强度高,与发达国家相比低碳竞争力薄弱。2019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为153.7gCO2e/km,高于欧盟(130gCO2e/km)的18%。随着欧洲绿色新政以及一系列低碳战略的实施,包括欧洲电池法案、循环经济行动计划、可持续和智能交通战略、欧洲氢能战略和欧盟能源系统整合战略等,预计2030年欧盟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将比现有水平降低一半至65gCO2e/km,而2030年中国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(130gCO2e/km)将是欧盟的两倍,因此,未来中欧两国的单车碳强度差距将进一步拉大。与此同时,发达国家正在以生命周期碳排放为基础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维度。首先,欧盟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,即征收碳税,要求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(EU-ETS)下的所有商品均应纳入碳关税征收范围,并涉及到中间产品和终端产品(包括汽车产品)。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等国家也在推进自己的碳边境调节税。其次,欧盟针对出口到欧盟的汽车零部件及整车制定碳足迹限值法规,预计到2025年每一辆出口到欧盟市场的汽车核算发布其生命周期CO2的排放,2027年7月1日前将出台电池最大碳足迹限值。在此背景下,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产品低碳竞争力薄弱,中国汽车产品“走出去”将面临更大的碳排放压力与挑战。

中欧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排放对比

(数据来源:《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(2020)》;《Determining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conventional and alternatively fuelledvehicles through LCA》)

综上,不论是在降低汽车行业自身碳排放的增速与强度方面,还是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碳减排方面,汽车行业碳中和都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,进而向全生命周期净零排放迈进,不仅对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要,也是实现我国汽车强国之梦的关键里程碑,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保障。

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(ChinaAutomobile Low Carbon Action Plan,CALCP)旨在建立完备的汽车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体系,支撑国家碳排放政策标准制定,促进企业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,引领汽车行业向碳中和迈进,共筑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的未来。

《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(2021)》研究技术支持单位(排名不分先后)

联合国环境规划署,世界经济论坛,世界资源研究所,自然资源保护协会,世界钢铁协会,阿美亚洲,德国国际合作机构,剑桥大学,英国诺丁汉大学,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,南丹麦大学,中英(广东)CCUS中心/爱丁堡大学,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,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,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,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国际联盟,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,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,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,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控研究中心,清华大学,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,中国石油大学,北京理工大学,北京师范大学,北京工业大学



友情链接

  • 政府网站

  • 行业网站

  • 中汽中心网站群

  • 中汽数据网站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