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研究|回顾“十三五”新能源发展,共促“十四五”新格局构建
2021年作为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实施元年,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。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点和产业变革关键期,回顾“十三五”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、分析未来发展趋势,将有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、规模化发展目标的有效达成。中汽数据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汽数据”)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,搭建多维度的研究体系,深度剖析产业发展特征,精准研判未来发展趋势,对政府政策制定、行业发展规划、企业战略布局形成有力支撑。
一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
1、整体市场:“十三五”规划基本完成,市场具有较强韧性
根据中汽数据保有量统计,截止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463万辆,占汽车总量的1.78%,与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12-2020年)》中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500万辆的目标存在小差距,整体目标完成度趋好。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统计,虽然2019年在补贴退坡和国五切换国六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呈现首次下滑,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市场需求也显著萎缩,但新能源市场仍具有较强韧性,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19.9%,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.0%,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未来随着技术进步、基建完善等多维利好因素驱动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延续增长态势,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完成形势向好。
图1:2016-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走势
2、技术类型:多路径并行战略不变,纯电动为主导方向
国家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,“十三五”前期自主企业大力推广纯电动产品,促进纯电动乘用车快速发展。2018年新能源财政补贴再次提高了技术门槛要求,与此同时《双积分》管理办法公布,合资企业为满足积分要求加速插电混动产品开发,助力其份额短期提升。但从2019年起,各企业加速纯电动产品布局,积极引进全新纯电动平台,成立高端纯电动品牌,促进纯电动乘用车快速发展,其占比维持在77%以上,2020年达到81%,未来新能源市场发展由纯电动主导的大趋势不会改变。
图2:2016-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分技术类型份额走势
3、车型级别:低端需求受政策波动变化,高端需求延续增长态势
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能源财政补贴政策多次调整,受政策波动显著的A00级市场在补贴退坡及技术门槛提升后份额持续下降,于2019年降至谷底,2020年宏光MINI、欧拉黑猫等经济型产品上市,满足消费者市场化需求,扭转A00级份额自2017年以来的下滑态势。而在新能源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过程中,消费升级环境下市场化需求日益提升,以国产Model 3及自主理想ONE、比亚迪汉等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快速抢占市场,B及C级份额持续提升。目前市场化产品推动私人消费迅速增长,新能源整体呈现“哑铃型”市场结构,与传统汽车市场的“纺锤型”市场结构恰恰相反,但未来随着优质供给陆续爆发,新能源市场结构仍将会向“纺锤型”转变。
图3:2016-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分车型级别份额走势
4、区域市场:四至六线城市份额逐年提升,市场向非限购区域渗透
随着各地刺激消费政策下沉农村市场,鼓励新能源汽车下乡成为政策的一个重点和亮点。各新能源企业积极响应号召,推出专属车型和优惠补贴,助推新能源汽车深入农村市场,与此同时宏光MINI、欧拉黑猫等明星车型的推出满足低级别城市出行需求,进一步推动四至六线城市份额逐年提升,2020年累计份额达到25.6%。一、二线及限购城市在政策影响下对新能源汽车需求依旧旺盛,市场份额维持高位,但由于市场化因素加强,其销量占比呈下降趋势,市场逐步向非限购区域渗透,2020年非限购城市份额提升至62%。
图4:2016-202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分区域份额走势
5、竞争格局:四大阵营呈差异化发展,市场格局迎来深度重构
目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内外主机厂的共同选择,但结合品牌基础和技术实力不同,发展也各有侧重点,逐渐形成自主、造车新势力、合资及豪华四大阵营。以上汽通用五菱和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向高低两端发力,一方面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,占领微型车市场,另一方面打造高端新能源产品,以产品的高端化带动品牌的向上突破;造车新势力竞争呈梯队分化态势,头部企业蔚来、理想、小鹏三家凭借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竞争优势表现强势,尾部企业则加速退出;合资品牌近年在发展战略、平台研发、产品规划、产业链等方面的电动化布局全面提速,大众成为合资品牌电动化战略的领头羊;特斯拉率先抢占纯电市场,在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和运营等领域全面领先传统豪华品牌,而BBA领衔的传统豪华品牌均制定了各自的电动化战略,加速转型进程。
图5:四大阵营品牌形象差异化
从市场份额来看,早期自主品牌凭借在新能源市场的先发优势占据绝对主力地位,近年在造车新势力、合资、豪华品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、加速新能源产品布局的奋力追赶下,市场份额悄然发生转移,竞争格局将迎来深度重构。
图6:2015-2020年TOP10品牌变化
6、技术水平:电池技术实现质的提升,高镍、低钴成发展方向
我国在“三电”技术方面均有技术储备,电池技术现已进入世界第一梯队,续航里程和电池组能量密度不断提升。据工信部新能源推荐目录统计,纯电动车型平均续航里程已从第一批的159.7km增长到第三十批的382.4km,极大地缓解里程焦虑,电池能量密度也由第一批的29.5Wh/kg提升到第三十批的48.4Wh/kg,其中高镍电池在提升能量密度方面优势明显,而钴金属虽能提高稳定性、循环和倍率性能,但价格高昂,比重将逐渐降低,高镍化、低钴化电池将更受青睐,未来高能量密度、低成本竞争成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主旋律。
图7:新能源车型推广目录电池技术状态变化
7、基础设施:充电桩保有量快速增长,新基建主导向高质量发展
在政策与需求双重因素驱动下,近年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升温,充电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,车桩比有效降低, 2020年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80.7万台,自2015年以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速,一方面公共充电桩采用联行模式,加速全国互联互通,另一方面公共领域充电设施覆盖日趋完善,更好满足多元目的地充电需求。随着充电桩技术的不断发展,以及政策的长期引导作用逐渐发挥,行业进入新基建主导阶段,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向着大功率、智能化、网络平台化的高质量方向发展。
图8:2015-2020年中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
8、用户特征:女性化、年轻化成为消费趋势
随着更多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,供消费者选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日益增加、新能源汽车技术质量不断提升、更多的智能化配置加持,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群体购买新能源汽车,其中90后消费群体比例达到36.4%;同时很多车主选择新能源车作为家里的第二台车,而此部分人群中绝大部分是女性家庭成员。以特斯拉Model3和宏观MINI为例,2020年特斯拉Model3增换购比例为37.4%,用户中女性占比为51.6%,80后、90后占比分别为45.9%和29.9%;宏光MINI的增换购比例为32.4%,用户中女性占比为51.7%,80后、90后占比分别为46.0%和26.5%,女性化和年轻化成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。
图9:2020年Model3和宏光MINI用户分年龄比例
二、总结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突破,呈现市场结构多元化、竞争格局深度重构、技术水平日益提高、基础设施加速完善等多项特征,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长期高质量发展奠定稳固基础。但展望未来,新能源汽车发展仍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局面,洞悉市场发展特征,研判行业发展趋势,对于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以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战略方向和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,中汽数据将不断深化新能源汽车业务范畴,构建“特征挖掘、趋势研判、政策解读、产品剖析、用户感知”等多维一体的专项研究架构,持续推出紧随“十四五”发展步伐的相关研究项目,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决策支撑,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
备注:图七数据来源于《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》,图八数据来源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,其他数据来源于中汽数据有限公司。
(文/市场数据室)
友情链接
政府网站
行业网站
中汽中心网站群
中汽数据网站群